央廣網北京6月25日消息 氣溫逐漸升高,冷飲制品成了不少人避暑的首選。那么如何吃冰喝冷飲的同時又不傷身呢?
冷飲雖過癮,但并不是想吃就能吃
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宜吃冷飲,特別是一些慢性病患者,比如胃潰瘍、胃炎、消化不良患者不宜多吃冷飲,甚至應忌冷飲。因為機體的消化系統功能較差,吃冷飲后容易刺激消化道黏膜,影響消化功能,加重病情。
吃冷飲需要注意時機
飯后也不應該馬上喝冷飲。飯后人體血液大多集中在胃等消化器官,如果飯后馬上吃冷飲,使胃部擴張的血管收縮,減少血流量,會妨礙正常的消化過程。此外,冷水的刺激也會使胃腸道蠕動加快,影響人體對營養成分的吸收。另外,冷水還會稀釋胃液,影響消化。
真的要吃冰,就選陽氣最盛的時刻。中午時段不僅是一天中陽氣最盛,也是人體陽氣最旺、比較容易中暑的時間,因此正午到下午3點是吃冰最適當的時機。
吃冷飲也需要考慮年齡
老年人一般消化功能減退,對冷飲的耐受性也有所降低,所以不應該大量吃冷飲,以免引起消化功能紊亂。
吃冷飲也記得不要貪杯
吃冰消暑的同時,也必須注意吃的份量,才不會因為吃太多冰,讓身體也跟著胖了一圈。
掩藏在冰品清涼甜美外觀之下的,其實是驚人的高熱量。調查顯示,冰品大多是高糖分、高熱量、高脂肪的,如果定義一碗白飯熱量約280卡來比較,一杯中杯思樂冰的熱量就高達523.6卡,將近是兩碗白飯,巧克力冰淇淋的脂肪占熱量的比例也近六成(58.5%)。
曾有女性患者在夏天吃冰減肥,把冰當正餐吃,結果反而愈減愈肥,就是因為冰品不僅熱量高,更影響身體代謝。因此,雖然不是完全不能吃冰,但是的確必須適量。
細細品嘗、慢慢吞
如同吃飯要細嚼慢咽,才能幫助消化,吃冰當然也不能狼吞虎咽。冰品入口后,可以先含在嘴巴前端,等冰溶化、接近體溫再慢慢吞下,以免太刺激咽喉、唿吸道。
慢慢吃冰可以減緩低溫對身體的刺激。專家解釋,如果吃冰速度過快或是短時間內猛灌冰水,都會刺激交感神經,讓血管快速收縮誘發頭痛,就是所謂的“凍凍腦”、“冰淇淋頭痛”,這都是大口猛吃冰造成的。
另外,如果是只能低溫食用的食品,例如優格、優酪乳等,專家建議,可以先煺冰15~20分鐘再吃,讓食品養分不致流失,也不會讓食品太冰冷就直接下肚。
先吃配料再吃冰
在冰品種類的選擇上,可以盡量選擇吃有配料的,然后先吃配料再吃冰,可以讓冰融化一些,也能讓身體循序漸進的適應冰品的溫度。
天然、溫熱性食材制成的冰較健康
由于冰本身屬于寒性,以天然、溫熱性食材制成的冰品是比較健康的選擇,可以中和冰的寒氣。
西瓜、葡萄柚屬性寒食物,若再加上冰,等于是寒上加寒。所以桂花荔枝或是黑糖等熱性食材的冰,相較之下就會溫和一些。
冰淇淋由于熱量高,也比冰棒、剉冰的刺激小。
依照體質選擇冰品也是很好的方式。一般或是偏虛寒體質的人,可以選熱性、平性、糖分與淀粉比較高的食材制成的冰,例如:桂圓、紅豆、綠豆、芋頭……等;體質比較熱的人,則可以選擇水果類的冰或是愛玉、仙草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