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兩則涉及抗癌藥的信息比較耐人尋味。
第一則,8月9日,陜西省衛計委下發了《關于召開省際聯盟進口抗癌藥品專項采購工作研討會的通知》,包括陜西、內蒙古、寧夏等12個省(區)齊聚研討《省際聯盟進口抗癌藥品專項采購議價方案》和《省際聯盟進口抗癌藥品專項采購工作方案》;第二則,繼部分省級抗癌仿制藥醫保支付標準調整后,國家醫保局辦公室、人社部辦公廳、衛計委辦公廳聯合下發文件,對國家談判抗癌藥品醫保支付標準和采購價格也進行了調整。
抗癌藥降價,“活脫脫”正在上演的“一出好戲”!
“好戲”精彩有三:
草灰蛇線,國家示范降價。
今年5月1日起,進口抗癌藥品關稅降至零,同時原來16%的增值稅可選擇按3%簡易納稅征收。對抗癌藥減免稅政策具體內容包括:“進口抗癌藥零關稅、部分進口抗癌藥按3%征收進口環節增值稅、企業可選擇按照簡易辦法依照3%繳納流通環節的增值稅”三個方面。
但三個月過去,稅降了,部分省也采取了許多措施降價,但許多醫療機構卻沒有感到價格下降,部分患者也沒感受到調價的實惠,原因一方面是價格傳導到終端需要一段時間,另一方面則是有些省已經“動”了,但還是有少數省份“動作”不明顯。
于是,國家示范性的對相關談判藥品進行降價,既是表明一種降價的堅決態度,也是無聲地督促相關區域抓緊落實降價措施。
珠胎明結,區域聯盟聯合降價。
區域聯盟進行聯合降價,本不是什么新鮮事物,前有三明聯盟,后有四省一市,去年至今,廣東湖北聯盟、重慶甘肅聯盟又搶足了眼球,但海枯石爛的“海誓聯盟”在“抗癌藥”這個敏感面前,卻顯得有些躊躇顧慮——國家醫保局剛剛組建,各地醫保局即將陸續成立,“觀望觀望”、“再稍等等”的氛圍是有的。
用某省級藥品集采領導的原話講,國家醫保局助推區域交易要有四要素考慮:要有跨區合作基礎、要有戰略伙伴資源、要有組織實施能力、要有主動配合意愿!
此話一點不虛,以此次陜西牽頭組織相關會議來看,12個地方大多數是西部省份,各省病種和用藥結構具有一定相似性,分析人士告訴筆者,“建立同病種、同品種的跨區域采購聯盟,使區域性抗癌藥采購范圍更為精準、采購規模更為具體、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精準的目標市場,降低企業市場營銷成本,更有利于促進降價”。
敲山震虎,企業主動降價。
在國家降稅、地方要求企業申報的背景下,有的聰明企業不等相關省份發布通知,第一時間主動申請降價。提前降價,一方面可以占領相對優勢的政策正確高地,體現社會責任感,另一方面主動降價,也會為下一步省級、省際的招標采購降價做好鋪墊,畢竟,人們總是同情“弱者”的。
對于抗癌藥來說,降價是鐵定的,以價換量是可能的,沒有更低只有最低是符合政策精神的。
根據電影的推進方式,往往影片最后會放一個彩蛋,那么,抗癌藥降價這部好戲的彩蛋是什么呢?
那就是剛剛公布的《2018年度江西省抗癌藥專項集中采購實施方案(征求意見稿)》,在這份意見稿中,對采取雙信封制公開招標采購入圍商務標的產品,同一目錄分組的按照經濟技術標評分,劃分為兩個競價組(≥75分為第1競價組,<75分為第2競價組),此次經濟技術標份量最重的40分一欄中,江西直接借鑒近兩年殺價的流行方式并略有創新,赫然將“化合物專利藥品、原研制藥品、仿制藥參比制劑、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藥品”四項并作一列,同時規定,已享受稅收減免政策,無特殊原因拒不降價的,取消采購資格。江西已經給試圖不降價的藥品提前敲響了警鐘。
無論是國家、省際、省級開始對抗癌仿制藥品進行降價,最終的靶向,其實還是瞄著原研藥(原研藥內心再受一萬點苦澀爆擊),最終達到一石四鳥的效果(仿制藥提前調價、原研藥被迫主動或被動降價、消費者獲益社會各界滿意、醫保資金得到有效控制)。
抗癌藥降價只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,通過抗癌藥降價總結提煉下一步藥品采購的經驗,這才是真正的大戲。所以,從這個角度來講,這一出好戲還沒有結束,因為,“好戲在后頭!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