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制藥產業近年來日漸興起,中國在這方面也大有可為,近些年用在生物制藥上的投入非常多,市場也被世界看好,但有價值的產出卻很少。甚至有業內人士指出,由于各種原因,中國在生物制藥方面的投入很多都“打了水漂”。 資金投入全亞洲第一 早在幾十年前,西方醫藥巨頭就認為,亞洲比歐美更適合發展生物醫藥產業,并播下了發展生物制藥的種子。3月底,全球知名生物技術雜志《基因工程與生物技術新聞》(GEN)評選出了亞洲排名前八的生物醫藥集群,中國以1600億美元的研發支出位列第一;“用戶最看好的亞洲生物醫藥產業群”調查中顯示,中國的支持率為26.4%,高居榜首。 榜單顯示,在亞洲,中國生物制藥行業的研發投入位列第一,醫藥公司數量比其他七國之和還要多。盡管中國直到1992年才開始擁有生物醫藥技術的發明專利,但在隨后幾十年里,中國生物技術和制藥公司的專利數已達到9302件,位居亞洲第三。2013年的數據顯示,中國數千家生物技術公司提供了超過25萬個崗位,位居前列。 報告顯示,日本的投入略低于中國,但專利數卻以39797件位居第一。韓國現有生物醫藥公司857家,研發支出653.94億美元。早些時候,生物疫苗巨頭賽諾菲巴斯德表示,將加入韓國本土化工SK企業,擬在遠東地區建立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工廠。 轉化成專利的高精尖產品太少 數據顯示,2012年,全球生物制藥企業的銷售額約為1800億美元,年平均增長率約為14%,遠高于傳統藥品市場增速。在全球最暢銷的100個處方藥中,預計生物技術藥物所占比重將從2002年的15%提升到2016的45%。投資咨詢業巨頭美國博樂公司報告顯示,近年來,大型生物科技公司在市值、凈收入等方面的增長速度都超過了老牌大型制藥公司。在我國,2012年生物制藥實現工業總產值1852.7億元,同比增長20.5%。 生物制藥能解決當前臨床上大批急需解決的難題。南方醫科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揭威告訴《生命時報》記者,生物藥在我國有巨大的潛在需求,在糖尿病、癌癥、免疫系統缺陷等領域需要實現突破性創新。 國家對生物制藥產業非常重視。早在2010年,國務院就發布《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》,要求大力發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術藥、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等。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副會長郭云沛說,“十二五”規劃綱要更是明確提出把生物醫藥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新的增長點。在政策的引領下,北京、天津、蘇州、深圳等地紛紛興建生物產業園區,加快產業集聚化發展。 盡管市場大,也有政策推動,但美國波士頓公司的一份報告顯示,中國生物藥市場總額僅占全球的2%,而整體醫藥市場的全球比重已達7%,與發達國家差距還很大,具體表現在3方面: 1.企業規模小。GEN的報告顯示,中國醫藥公司數量是日本的14倍,韓國的近9倍。但2012年的一份報告顯示,在400家中國生物制藥企業中,真正涉及尖端領域的只有97家,已取得基因工程藥物試產或生產批文的僅52家,銷售額過億的不超過15家,過千萬的只有30多家。 2.仿制多,尖端產品少。我國已批準上市的13類25支382個不同規格的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中,有6類9支21個規格屬于原創,其余的都是仿制藥。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副主任尤長宣指出,即便是生物仿制藥,我國也僅在相對低端、制備工藝相對簡單的疫苗、細胞因子等領域占據一席之地,而較高端、結構相對復雜的產品,如腫瘤靶向治療的單克隆抗體類藥物,國外已經上市十幾年了,我國卻剛起步。 3.成果轉化不足。盡管研發投入不少,但數據顯示,全國生物科技成果轉化率不足15%。尤長宣說,我國科研人員的成果大多停留在論文發表上,申請專利及轉化成產品的意識不強。 創新不夠是最大弱點 投入逐年增加,政策不斷扶持,但我國生物制藥業的腳步仍趕不上西方發達國家,“這主要在于創新能力不夠強”,尤長宣表示。 首先,基礎薄弱,投入相對不足。尤長宣說,中國制藥工業本身基礎薄弱,生物制藥與西方自然不在同一起跑線上!斑@就好比造新型飛機,國外從設備到基本構架都有了,而我們從上游開發,到下游工程的人才、技術、設備都比較落后,許多方面幾乎從零開始。國外大型藥企在生物制藥領域長期投入,厚積薄發,而我們僅在一段時間投入大,短期內很難看出明顯成果。”郭云沛表示,發達國家藥企研發投入占銷售額比例約為10%~15%,生物制藥行業更高達20%,我國僅為1.5%左右。 其次,各自為戰,難以形成規模。尤長宣介紹說,國外研發一種新藥,往往由一家大型藥企牽頭,集中資金,集團作戰,有針對性地攻克難題。而中國大型藥企少,生物藥企規模不大、實力不強,研發方向和經費使用上都相對分散,大家各自為戰,甚至重復投資。盡管總投入多,但難以形成規模優勢。郭云沛說,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的聯系還不夠,導致科研成果轉化率較低,制約創新生物藥的發展。 再次,可用人才不多。每年報考生物專業的學生不少,但粗放式培養導致高端科研人才不多。“拿簡單的分子克隆技術為例,從基因擴增、轉染、克隆篩選、鑒定,到轉化、表達、純化,沒有幾年的嚴格培訓,是難以熟練掌握的!庇乳L宣說,“這都導致創新不足,行業競爭力自然不高。” 最后,還存在政策制約。盡管國家政策體系不斷完善,但郭云沛指出,創新藥很難進醫保、定價機制不合理、審批流程太繁瑣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,讓企業和研發機構不愿在新藥上冒險,導致生物仿制藥一哄而上。 數據顯示,我國從事生物仿制藥的企業里,處于銷售階段的有5家,臨床階段8家,臨床前或擬投資的15家。預計到2015年,我國生物仿制藥的年銷售額將增長到4478億元,年均復合增長率約15%,占全國醫藥銷售總額的62%。但尤長宣指出,國內還沒掌握研發生物仿制藥的某些關鍵技術,如單抗類靶向藥的純化技術!澳壳爸挥酗L濕免疫科使用的抗人胸苷酸合酶(TS)單抗有國產仿制藥,腫瘤治療領域至今還難尋國產藥的身影! 研發投入不能急功近利
盡管中國生物制藥產業還存在種種問題,但不少企業已紛紛踏入高端仿制藥乃至創新藥的生產中。 郭云沛介紹說,比如中信國健生產的益賽普已進入臨床,海正藥業的抗體融合蛋白正在申請批件,恒瑞醫藥已經建立起完備的抗體小分子生產平臺,這些產品都在高端生物仿制藥占據一席之地。由“千人計劃”國家特聘專家俞德超博士等創建的信達生物,還研發出世界認可的生物藥康柏西普、安柯瑞。 這一系列事實都說明,中國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仍大有可為。曾在美國阿肯色大學醫學院、美國癌癥研究中心擔任訪問學者的尤長宣表示,從歐美國家的經驗看來,生物制藥需要長期、集中的投入,不能急功近利。實驗室設備齊全,人員相對固定,研發方向相對集中,堅持不懈,才可能有創新突破。此外,生物醫藥的基礎科研要跟實際應用緊密結合,政府資金要與產業資本相結合,才能將看似“高大上”的科研論文轉化成對患者有幫助的“接地氣”的藥品。 |